关于市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3号提案答复意见的函

2019-07-25 11:29
发布单位:
【浏览字体:

致公党潮州市委会:

  贵委所提《关于促进潮州市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提案》收悉,经认真研究,结合我局职能,并综合市科学技术局、市商务局、市金融工作局、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的意见,现答复如下:

  民营企业作为我市工业经济的主体力量,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科技创新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近年来,潮州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发展一系列重要论述,切实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全面推进潮州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着力优化营商环境

  (一)持续出台完善产业扶持政策。近年来,我市重点围绕优化审批服务、降低生产经营成本、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等方面,先后出台了《关于优化营商环境扶持企业发展若干措施(2018修订版)》《潮州市“暖企行动”工作方案》《关于促进潮州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支持民企一揽子政策,进一步完善“1+N”产业扶持政策体系,千方百计为民企松绑减负,激励民营经济做大做强。

  (二)加大政策宣贯力度。通过媒体报道、政策宣讲、企业走访等形式,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政策宣传,有效提升基层干部和中小微企业的政策把握能力。全面梳理中央、省和市一系列扶企惠企政策,印发《潮州市扶持产业及企业发展优惠政策汇编》。落实领导挂钩联系重点企业制度,深入开展“暖企行动”,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过程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去年,我市共收集35家企业71个诉求和建议,形成68个交办事项,已有40多个事项办结或得到实质性解决。

  (三)全面提升惠企服务效能。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大简政放权力度,目前,全市已清理了行政许可、公共服务等11类7641个事项,其中,取消涉及民营企业的行政审批事项42项、减少各类证明63项。全市开办企业时间压缩为4.5个工作日以内,开办企业便利度跃居粤东西北各市首位。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大力推行“一网通办”,实行全流程代办服务。完善“绿色通道”服务,共受理“绿色通道”事项2270件,提速率45.08%。梳理编制“最多跑一次”目录清单941项,实现95%的民营企业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

  (四)支持民营企业开拓海内外市场。出台《促进外贸高质量发展专项扶持措施》,设置促进外贸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700万元,支持企业“走出去”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支持企业参加各类展销活动,深入实施更加精准的20场国内外市场开拓计划,以广交会为阵地,全力支持我市245家企业拓市场、抢订单。以“展中展”形式举办“潮州名优特色产品展”展销活动,今年,我市还将通过组织企业抱团参加北京陶瓷精品展、第五届深圳侨博会等展会,搭建企业参展交流平台,不断优化供需对接,提升“潮州品牌”的知名度。加强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广东分公司的合作,扩大企业投保出口信保覆盖面,帮助企业规避外贸风险,提高企业防范风险和规避贸易摩擦能力。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加大力度,推动各项惠企政策落实落地

  一是结合我市产业发展特点和民营企业实际诉求,制定出台一系列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政策措施,全力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二是继续贯彻实施“实体经济十条”“民营经济十条”等一系列惠企措施,落实领导挂钩联系企业制度,以清单化、责任制形式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大力营造国际化法制化便利化营商环境。三是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破解“审批难”问题,落实“三集中一分离”运行机制和“绿色通道”服务模式,健全容缺受理、代办专办等服务制度,促进政务服务提质增效。

  二、改善民营企业投融资环境

  (一)强化政银企对接。“金融大讲堂”“金融超市”“融资洽谈对接会”形式,举办银企对接、政策宣讲活动25场次,建立长期稳定的政银企沟通合作机制,着力打通融资“最后一公里”。设立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贷款支持企业238家次,贷款金额累计7.5亿元。推广应用省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和融资对接平台,推动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累计促成融资114.22亿元。成立潮发和粤财普惠金融(潮州)两家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累计担保贷款余额3.41亿元。推动“银税互动”合作机制落实,累计为2131户企业发放贷款164.06亿元。设立中小微转贷风险补偿基金,目前已服务6家企业,转贷金额1440万元。

  (二)加强普惠金融体系建设。推动我市国有大型银行成立小微企业普惠金融机构,在信贷规模紧张的情况下,优先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贷款。截至今年一季度,我市5家法人机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合计30.09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户数3566户,贷款平均年化利率为4.26%进一步完善小微企业融资续贷机制,对符合风控条件的小微企业实行“无还本续贷”,目前,我市12家银行金融机构已制定无还本续贷政策制度,累计发放无还本续贷金额2.06亿元。

  (三)拓展企业融资渠道。一是摸查企业融资需求。今年一季度,我市开展“访百万企业 助实体经济”专项行动,对全市近2万家无贷企业进行全覆盖走访,目前已走访企业10477家,其中,具有融资需求企业1001家,银行预判可贷款企业526家,已获得贷款企业120家,贷款总额12.35亿元。二是创新金融产品。针对我市产业特点,推出“大师贷”“婚纱晚礼服贷”等产品,截至目前贷款余额近2亿元。推出“结算通”“优贷通”“结算云贷”等免抵押担保信贷产品。借助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推出“网贷通”“小微快贷”“经营快贷”等线上融资产品。

  (四)推动资本市场发展。一是出台《潮州市鼓励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措施,加大对企业上市、挂牌的扶持力度,累计给予3家拟上市企业600万元奖励,正在办理3家企业300万元奖励,6家企业争取到524.8万元的奖补资金。目前,我市共有境内外上市企业9家,新三板挂牌企业8家,区域性市场挂牌企业29家。二是引导推动科技金融深度融合,设立科技信贷风险准备金,累计向6家高新技术企业发放贷款1950万元。设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金,成功发放首笔贷款资金1300万元。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深化金融改革创新,不断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一是继续畅通对接合作渠道。大力发挥“金融大讲堂”“金融超市”“融资洽谈对接会”等金融服务“三大抓手”作用,积极举办银企对接、政策宣讲活动,进一步促进政银企沟通合作。二是着眼于破解难点问题。针对不动产登记带来的缺少抵押物“贷款难”问题,积极探索建立过渡性措施,鼓励企业增加有效抵押物,帮助企业破解贷款难题。三是全面加强信用建设。建立企业信用制度,严厉打击失信行为,建立起多层次信用担保体系,不断拓宽企业融资担保途径。

  三、切实提升企业发展质量

  (一)夯实产业发展根基。坚持引进与培育相结合,成功引进益海嘉里粮油食品项目、碧桂园智能卫浴项目、华侨城工业地产项目8个世界500强工业项目,通过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做大经济增量,扩大我市产业规模。依托现有的产业链,以智能卫浴、装备制造等为主攻方向,研究制订智能卫浴产业发展规划及相关配套政策,努力实现产业倍增,打造“5个500亿”产业集群

  (二)加快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支持企业 “上云上平台”,推动成立我市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在电子陶瓷、卫生洁具、生物医药等领域打造一批标杆示范企业,促进工业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发展加强和九次方大数据公司合作,成立合资大数据公司,努力建设成全国茶叶大数据中心、瓷联网全产业链生态体系建设、食品工业大数据中心,为我市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服务。

  (三)大力发展工业地产积极探索引进产业园区建设管理和招商引资新模式,出台《关于鼓励通用厂房建设促进工业地产发展的实施意见》,成功引进重庆曙光工业园,计划在潮安区大岭山产业园建设“潮州·曙光产业园”,项目用地 500 亩,总投资 25 亿元。目前,我市工业地产项目已达6个,其中已建成的1个,已供地4个,预计6个项目将建成200多万平方米的工业楼宇,吸引中小企业超600家入驻切实帮助中小微企业实现低成本扩张和低成本转化,引导中小微企业规范化、园区化发展,提高工业用地的集约节约水平。

  (四)支持发展工业设计,“新潮州.新设计”为主题,举办潮州市首届市长杯工业设计大赛,全面反映我市工业设计建设成果,扩大潮州工业设计的社会认识度和影响力加快工业设计创新在传统支柱行业中的应用,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下一步,我市将加快推进各重点项目建设,加大新兴产业培育力度,通过制订规划、配套政策,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潮州市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发展工业互联网实施方案》,大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修订《关于鼓励通用厂房建设促进工业地产发展的实施意见》,探索建立以“亩产效益”为基础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不断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推动我市工业经济由粗放扩张向集约发展转变建立协同创新机制,促进制造业与文化创意设计的融合发展。

  、推动民营企业创新发展

  一是发挥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目前我市拥有省高成长中小企业7家,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56家,累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1家。累计建设市级工程中心109家、省级工程中心55家、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2家,实现零的突破。近年来,全市共有7项科技成果获省科学技术奖,其中2015—2017年连续三年摘取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二是推动产学研融合发展。全市共有170多家企业与5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吸引了一批专家教授担任企业科技特派员。先进陶瓷材料创新研究中心建成投用,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潮州分中心正式揭牌与韩山师范学院签订产教融合战略合作协议,联合举办“百名博士入企业”科技服务对接活动建立专家人才双向流通机制,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

  三是加快创新载体建设步伐。出台《潮州市促进科技创新发展若干措施》及9个配套政策文件,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政策环境。目前,我市累计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7家、众创空间6家,其中省级孵化器2家、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省级众创空间1家;孵化面积达9.4万平方米,在孵企业达到158家。

  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机制,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一是强化创新政策支撑,以系统完善的扶持政策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发展、均衡发展、持续发展。二是深化产学研合作,通加快创新平台建设,逐步提升我市产业技术发展水平。积极引进创新创业团队,加快建立一支满足我市产业和社会发展需求、素质优良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三是加快完善孵化育成体系建设,围绕我市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建造孵化载体,鼓励引导孵化载体专业化,强化科技创新服务能力。

  、健全民营企业公共服务体系

  (一)搭建涉企服务平台。拓宽民营企业维权途径,完成12345投诉举报系统平台改造升级,实现“7*24小时”全天候人工接听服务,为民营企业维权提供便捷优质服务。开设民营企业服务专栏,依托市政府门户网站开设“暖企在行动”专栏,建立涉企政策“一站式”发布平台,为民营企业提供找得到、看得懂、用得上的政策信息服务。目前,共梳理汇总了33个部门各类涉及民营企业政策和政策解读共4824条,计划7月份上网发布。

  (二)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一是积极搭建公共服务平台。 目前,我市已成立市级中小企业服务中心1家,县级中小企业服务中心4家,实现市、县区两级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全覆盖。被省认定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2家、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3家。二是组织民营企业参与广东省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创新产业化示范基地认定。目前,我市有广东真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的潮式肉脯创新产业化基地等13家企业通过广东省民营企业创新产业化示范基地的认定。

  (三)举办中小微企业服务活动。“走进新时代·激发新活力”为主题,举办了中小微企业日系列活动。通过发放资料、现场解答等形式广泛宣传多项惠企政策措施,帮助企业知政策、明政策、用政策,受到企业好评。通过全市商协会秘书长联席会议,宣传中央、省、市有关精神和政策,开展调研座谈。

  下一步,我市将加快建设涉企政策“一站式”发布平台,建设完善各类公共服务机构和社会服务机构,不断提高对中小企业的服务水平,切实帮助民营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难题。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潮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19年7月22     




附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