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质量审计监督护航绿色高质量发展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市审计局持续加大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审计力度,以全链条研究型审计为理念,以信息化大数据审计为驱动,以创新型多元化审计为架构,对我市自然资源资产高水平保护高效率利用情况进行审计,为我市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实的审计保障。
一、科学立项,三项联动实现“一审多果”。
市审计局按照省审计厅的统一部署,“以人民为中心,以审计聚民心”,把自然资源资产高水平保护高效率利用情况专项审计定位为改善民生福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协同县(区)审计局同步立项开展审计,推行“1+N”、“捆绑式”审计的组织模式,把“双高”专项调查与自然资源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三种类型审计项目同时立项,做到同步进点、统一实施,节约审计资源,实现成果共享,最终达到“一审多果”“一果多用”的目的。
二、强化统筹,上下协同拓展审计厚度。
全市审计系统高度重视我市自然资源领域的审计监督保障,将三个审计项目作为年度审计工作重点,统筹整合了市局自然资源科、固定资产投资科、数据科等多科室及县区审计局涉及国土、环境保护、工程、计算机等专业背景的29名人员组建审计团队,集合大兵团作战协同发力的优势,拓展审计的深度与广度。围绕构建自然资源高水平保护高效率利用制度、健全产权制度体系、整体保护与系统修复、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利用、资源配置改革和执法监督等方面,聚焦我市红树林保护、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整治、耕地保护、海洋生态修复重大项目,在资金绩效、工程建设和修复实效等服务我市高质量发展大局的角度,深入研判开展审计,为我市自然资源管理资产管理保护工作把脉问诊。
三、创新技术,研究型审计提升监督成效。
审计人员以研究型审计的思维,创新多元化审计方式,利用无人机精准采集地表信息、DeepSeek人工智能工具审查招标文件的合法合规性,使用GIS地理信息技术构建三维数据模型等方式,集中攻关破解数据格式不一、坐标系不一致、问题地块批量核验、问题区域精细分析难题,并结合自然资源系统航拍高清晰影像图,精准确定生态修复工程建设、自然资源审批的位置、面积以及现状,以大数据手段高效推进审计工作,有效扩大审计覆盖范围和提升精准打击能力,助力提升审计监督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