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城市留下记忆 让人们记住乡愁——潮州市积极探索实施古城“微改造”工程

( )

2018-11-08 17:32
来源:本单位
【浏览字体:

让城市留下记忆  让人们记住乡愁

——潮州市积极探索实施古城“微改造”工程

 

今年以来,潮州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高度重视历史文物保护,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大力发扬“绣花”功夫和工匠精神,积极实施一系列古城“微改造”工程,努力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让潮州这座“活着的古城”更具魅力、焕发光辉。

一、修旧如旧,强化文物保护。制定《潮州市历史文化街区微更新项目技术导则》,启动实施下东平路、美食街、许驸马府、南门十巷等5个街巷片区改造项目和“百家修百厝”、唐伯元故居、黄宅(天啸楼)等15个古城改造项目。坚持用“绣花”功夫实施“微改造”,根据修缮目标原有或周边历史建筑的现状颜色进行微调,优先使用传统材料,采用贴阫工艺、篾青编加固工艺、草筋灰工艺、纸筋灰工艺等传统工艺,确保修复之后能与古城风貌协调一致。坚决守好文物保护“紫线”,对古寺古厝、名人故居等历史文物遗产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加强管理”原则,更好传承延续潮州历史文脉。

二、因地制宜,改善人居环境。结合“治六乱”“六城同创”,对古城区电力、通讯、广电等“三线”相关线路进行全面规整,改造壁灯、路灯等配套设施,对局部破损路面、墙壁进行修复,统一采用传统门楣窗楣遮阳挡雨等,并在符合风貌、做法可逆的前提下,增加绿化景观、系列墙画和艺术空间等,有效地美化了古城巷道环境。加强古城功能建设,建设5个停车场、45座公厕等公共服务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划定部分单行线,切实解决古城基础设施老化、交通拥堵等关系民生的老大难问题,全面提升人居环境品质。

三、彰显特色,注重文化传承。加大古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力度,在牌坊街打造20个非遗展示馆,涵盖了潮绣、潮州木雕、手拉朱泥壶、潮州抽纱、潮州功夫茶艺、潮州麦秆贴画等非遗项目以及谢华、孙庆先、陈培臣、康惠芳、李得浓、辜柳希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工作室,做到保留城市记忆,传承历史文化。邀请来自上海、广州和潮州本地的12个公益设计师,分别承接12个微更新点的设计工作,探索注入了潮州旧时童趣回忆、街坊视觉、街区门厅、城市镜头等设计理念,展现更多潮州“历史温度”。鼓励民间自主开展“微更新”,目前古城区共修缮投入运营民宿客栈近60家,茶馆(舍)近30家,省、市级老字号门店近20家。



附件:

Baidu
map